深圳市南山區文心公園提升改造項目 | 未名設計

2022-09-25 作者:創始人 來源:創始人 瀏覽: 1次

更新改造下的公園場地,重新思考了樹木與生活的場景關系,是人們日常休閑的優選目的地?!?/p>

此心安處,自然華蓋下的公園生活 

從“千園之城”到“公園城市”,社區公園滋養著居民的日常生活。南山中心,書城北側,在綠蔭掩映之下,孩子們悠游嬉戲,成年人健益身心,老年人載歌載舞,這里是文心公園,從早到晚人氣滿溢,處處彰顯著生活之美。

文心公園位于南海大道與濱海大道的交匯處,緊鄰南山書城,文化氣息濃厚,商業配套齊全,居民社區密布,是南山中心區居民的日常休閑目的地。

文心公園始建于2004年,與城市相伴發展近二十年,樹木已蔚然成林,使用者數量持續增加,使用需求日益多元化。然而,林下恣意生長的灌木不斷搶占居民的活動空間,運動、休閑、社交、育兒人群時常因空間不足而發生沖突。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愿景,需要賦予公園以新的時代內涵,隨著深圳公園城市建設行動的持續推進,深圳市南山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精心開展了本次提升改造工作。

公園融入街區,與城市共發展

城市核心區的社區公園往往與周邊街區的關系更緊密。公園不僅僅作為綠色邊界,而是在區域視角下融入城市與街區發展的生活載體。道路綠地與公園綠地充分整合,擴展了公園的可用范圍,這是文心公園融入城市的第一步。

通過多方協調,文心公園西側地鐵上蓋臨時占用地正式納入公園范圍,為公園拓展使用功能提供空間上的可能性。設計在梳理周邊人流方向、明確使用特征的基礎上,研究可達性與通行速度之間的關系,整合濱海大道輔道、濱海大道過街天橋、南海大道等道路空間,形成外部的街區環線,與公園進行一體化設計,統籌協調工程時序,減少對周邊城市生活的影響。

以坪為紙 以硯為畫

陽光草坪,留得三分空間,凝聚七分畫意

俯瞰公園,叢林環抱著中心草坪,如自然之手,掬一捧自由的樂園獻給城市。改造方案仍將開敞草坪作為公園的中心,在不減少使用面積的前提下,進行完形設計,同時與周邊的林木交融,通過海綿化提升了草坪的性能。全年齡段的使用者都可以在這里找到自己喜歡的使用方式,互相兼容,又保持著各類人群的“生態位”。

自然華蓋 綠蔭生活

樹木是場地最寶貴的存在、美好生活隨之展開

文心公園內保留著約500株原有樹木,它們冠幅相錯,亭亭交織,宛若華蓋,在深圳漫長的夏日里為游人提供自然的蔭蔽。

設計尊重了公園內的每一棵樹,讓樹木成為它們自己,演繹生命的自由與曼妙,并以樹為中心,構成連續的沉浸式畫幅。按照不同的生活場景,對林下、林緣、林間進行再創造,以更開放的綠色空間激發更多使用者的參與感。

尋找穿越林間的雨水精靈

設計將原本困在角落里的水塘改造為彈性旱溪景觀,融合地形與林下景觀,以礫石鋪底自然凈化水體,以耐水濕植物形成生態護岸,豐富景觀效果并實現海綿功能,全年可蓄滯消納徑流量約1475立方米。

白天,這里天光云影,夜晚,蟲鳴蛙叫,水波、燈光與植物的氣息,治愈城市勞作者的疲憊,人人仿佛歸田園居。孩子們在此處嬉水撈魚、涉水摸蝦,體會到父輩成長過程中無憂的童年環境。

結語&設計師說

保護:在《樹木保護辦法》的背景下,改造需要審慎,樹木不再是綠化的素材,要意識到,這是一次給予我們重新思考樹木與生活的場景關系的機遇

洞察:從觀察到洞察,尊重原有使用習慣,基于問題的設計

平衡:平衡公眾利益主體訴求,解決痛點

創造:創造新的生活場景,是項目由始至終追求的目標

迭代:以真實案例實踐為基礎,促進標準提升

樹木亭亭如蓋,延續著公園的綠色記憶,閑適、豐富的公園生活,逐漸融入了周邊居民的生活日常。

行至園間,心安此處,暢享自然華蓋下的公園生活,這是設計使命的城市踐行,更是現代公園精神的傳承和人本初心的體現。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深圳市南山區文心公園提升改造項目

項目規模:26732㎡

開園時間:2022年1月15日

項目地點:南山區南海大道和濱海大道交匯處西南側

業主單位:深圳市南山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設計單位:深圳市未名設計顧問有限公司(WMLA)、北京遠洋景觀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施工單位:深圳市森斯環境藝術工程有限公司

監理單位:深圳市祺駿建設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甲方團隊:王斌、姜珊珊、鄧艷君

設計團隊:車迪、楊帆、謝園、蔡恬嵐、劉玥、林苑、覃作仕、黃舒婷、鐘鋒、張迪、張明富、徐偉琦、陳昕、楊麗萍、張越

攝影:TAL/曾天培、未名設計(WMLA)

聯系人:劉小姐  maggiey@weimingb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