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灣文化廣場規劃與建筑設計 | MAD

2020-09-10 作者:未知 來源:未知 瀏覽: 783次

項目名稱:深圳灣文化廣場(深圳創意設計館和深圳科學生活館)
項目地點:深圳
項目規模:18.2萬平方米
設計公司:MAD
建成時間:2023

由馬巖松帶領的MAD建筑事務所公布了“深圳灣文化廣場”的整體規劃及建筑設計。2018年8月,MAD在“深圳灣廣場規劃與建筑設計方案”國際級競賽中勝出。

深圳灣文化廣場位于深圳南山區的后海中心海濱,這里是近十年來飛速發展的經濟新區和世界科技創新的集合點。整個項目由屋面覆土廣場、地景建筑以及地下公共展覽空間三部分組成。項目總占地面積約9.7萬平方米,MAD設計的南北展館建筑群——深圳創意設計館和深圳科學生活館——占地約5.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18.2萬平方米。其中的創意設計館位列深圳“新十大文化設施”之一。

全景規劃
由創業路中軸線往東前行,視線忽然豁然開朗,一片具有原始感的超現實大地景觀映入眼簾。身后,是深圳南山區的都市繁華;眼前,是以步道串聯的散落石群建筑、綠地、公共活動區組成的迤邐的密集的城市高層景觀,展現著建筑帶來的原始氛圍與未來力量的結合。

入口廣場與大草坪和互動水池相連,兩條海灣通道帶領行人直接穿過南北展館群,讓城市和公共空間自由聯系。展館的玻璃帷幕可以讓公園里的人看到展館活動。海灣通道點綴以多彩燈光、互動信息欄和藝術櫥窗,營造活力氛圍。

不同規格和高度的展覽空間讓整個綠坡隨之起伏,石群穿越綠坡或漂浮在綠坡之上,串聯了整個覆土廣場。

來訪者身處廣場任何地點均可以通過階梯和步道抵達高處觀景平臺。整個廣場空間集運動、登高、運動、休憩融為一體,構成城市公共空間。有多個平臺可以從不同角度欣賞廣場美景。

創意設計館和生活科學館組成了南北展館建筑群。兩館之間設有架空中軸景觀連橋,也可以由此抵達屋頂劇場。館內則提供了舒適合理的展覽空間。展覽公共空間在一層滿鋪橫向展開,文化科技的臨時展廳主要分布在本層。

根據所在區域不同,功能多樣化的公共展廳可以分為綠坡區域展廳、石群展廳和地下展廳。綠坡下是2倍層高的聯通展廳;部分首層和地下一層展廳擁有6米凈高的標準展廳;石群內則是特殊展廳。挑高具有標識性的大堂空間,作為重要的交通節點,明確空間方向性。建筑師大量使用自然光打破室內外的界限,讓思維不受空間拘束。

石群內的特殊展廳是全館的點睛之筆。自然綠色覆蓋的屋面上,石頭落水而出。自然石形態的多樣性為室內建筑空間提供了靈活且震撼的展覽空間效果。層高有30米,橫向的可一次容納3000平米的展覽面積。自然光在半隱半實的石頭中透入室內。在橫向的石頭表面,有拾階而上的臺階,直登石頂。一個望天的精神空間鏈接著攀巖而上的曲徑。

共享教育區
教育區橫跨兩層,連接一樓入口廣場和海灣通道。兩個地下展館公共空間從北向南相連,建筑師充分利用綠坡下的大尺度空間,結合商業及餐飲服務設置激活展館。

共享教育區擁有一個720座的多功能展廳和一個300座的報告廳。展廳使用具有吸聲性能的深色材料,創造極佳的發布環境。文化劇場和圖書館、特色石頭咖啡廳也修建于此。

多功能公共空間串聯各展廳,核心活動區域是中央廣場。這里可舉辦1萬人的大型活動。鏡面水池倒映著城市建筑群,讓人流連;音樂噴泉增添了節日氣氛,水池中央的舞臺成為了絕佳的海濱劇場,用于藝術裝置和雕塑展出的公共空間則可用來舉辦國際藝術節和交流展。

多功能公共空間
屋頂觀景平臺、露天開放劇場、下沉式庭院,為城市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充滿探索的公共空間,配合景觀設計及藝術裝置營造出互動感十足的戶外博物館體驗。

交通規劃設計
深圳灣文化廣場布局將城市中軸線延伸至海邊,城市干道登良路局部下沉,平接深圳人才公園,形成一片連續的開放空間。將公共空間打造成城市的“分身”,讓人們以不同的視角近距離感受文化藝術的滋養,實踐創新未來生活,體驗都市生活融于自然。這片巨大的城市公共空間將是深圳未來充滿自然氣息的城市“客?廳”。

能成為城市的文化地標,需要考量的不僅僅是建筑本身,還包括落成后對市民生活、社會和文化藝術等領域的深遠影響。深圳文化廣場創造出一種抽離出現代城市生活的另一種空間的可能性;在這里,建筑師用石群開辟了一片空曠的語境,讓時間與空間模糊了邊界,可以是過去,也可以是未來,不變的,是綠洲。

深圳灣文化廣場預計于2023年建成。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